
賴澤涵教授專書與專書論文
- Lai, Jeh-Han, Ramon H. Myers, and Wei Wou. 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Lai, Jeh-Han. Taiwan’s Role in Asia. Almaty: Center for Comparative Area Studies, University of Kazakhstan, 2001.
- 賴澤涵,〈孫科與廣州市的近代化(一九二一~一九二七)〉,收於《中華民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 ,第8輯(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78),頁249-302。
- 賴澤涵, 〈北伐前後的孫哲生先生(一九二四~一九三〇)〉(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79),頁487-554。
- 賴澤涵, 〈研究蔣總統中正先生的重要文資料〉 ,收於《先總統蔣公有關論述與史料》(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80),頁681-696。
- 賴澤涵,〈辛亥革命的社會意義〉,收於《孫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81),頁1475-1488。
- 賴澤涵 ,〈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未來勢勢:以儒家思想與近代化為例〉,收於楊楊國樞、文崇一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2),頁51-67。
- 賴澤涵 , 〈歷史學與社會學的互補性及合流的可能性〉,收於瞿海源、蕭新煌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2),頁151-167。
- 賴澤涵, 〈廣州革命政府的財政,民國六年至十五年〉, 《中國歴史與文化討論集》,第4冊,社會經濟史(1984.06),頁33-59。
- 賴澤涵 , 〈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憂患患意識〉 , 《憂患意識的體認》(臺北:中華民國際教育研究育研究會,1986),頁195-208。
- 賴澤涵,〈社會變遷與我國家庭制度〉 ,收於臺中師範科專科學校校友會編輯小組編,《學術與思想(黄金鰲先生八秩華誕紀念論文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頁343-374。
- 賴澤涵 , 〈從商人、紳商到企業家:我國經濟發展史的回顧與前瞻〉,收於黄明堅編 , 《瘦小的富翁》(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87),頁138-154 。
- 賴澤涵 , 〈臨時政府的北遷〉 , 《中華民民國建國史》,第二篇:民初時期(一)(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頁1-25。
- 賴澤涵, 〈民初政黨政治與二次革命〉 , 《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二篇:民初時期(一)(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頁26-62。
- 賴澤涵,〈民國十七年以前的社會運動〉 , 《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二篇:民初時期(五)(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頁1701-1795。
- 賴澤涵,〈宋教仁〉, 《中華民國名人傳》(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8),頁115-134。後收於《近代中國》,第94期(1993.04.01),頁45-59。
- 賴澤涵, 〈北伐期間的財政〉 , 《中華民國建國史》 ,第三篇:統一與建設(臺北:國立編譯館,1989),頁685-710。
- 賴澤涵, 〈廖仲愷〉, 《中華民國名人傳》(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8),頁445-462。
- 賴澤涵 〈陳儀與閩 、臺、浙三省省省政(民十五年一州八年)〉 ,收於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第四集:社會經濟史組(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1),頁233-356。
- 賴澤涵著 ,羅珞珈譯 , 《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3)。
- 賴澤涵總主筆 ,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1994)。
- 賴澤涵 , 〈廣州革命政府的社會與社會運動(民六年–十四年)〉 , 《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集》,第二冊,北伐統一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5),頁62-84。
- 賴澤涵, 〈光復初期臺灣政治社會變遷:回顧與展望〉 ,收於黄俊傑主編 , 《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二)》(高雄: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 ,1995)頁137-154。
- 賴澤涵, 〈家庭與生活〉, 《中華民國史社會志(初稿)》,上冊(臺北:國史館,1998),頁235-296。
- 賴澤涵, 〈中國社會運動〉, 《中華民國史社會志(初稿)》,下冊(臺北:國史館,1999),頁1-143。
- 賴澤涵 , 〈荷 、西 、鄭氏王朝在臺的經營與臺灣的經濟 、社會與文化的影響〉,收於賴澤涵主編,《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 (桃園 :國立中央大學,2005),頁105-128。
- 賴澤涵 , 〈臺灣光復接收與光復初期的臺灣社會與政治變遷〉 ,收於賴澤涵主編, 《臺灣四百年來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5),頁289-306。
- 賴澤涵 , 〈臺灣的轉型:從威權體體制到民主化、本土化與國際化〉,收於賴澤涵主編 , 《臺灣四百年的變遷》(桃園 :國立中央大學 ,2005),頁307-325 。
- 賴澤涵, 〈戰後臺灣經濟社會與文化變遷〉,收於賴澤涵主編, 《臺灣社會、經濟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5),頁239-260。
- 賴澤涵 , 〈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灣的抉擇〉,收於賴澤涵、劉阿榮主編 ,《多元文化與族族群關係》(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頁1-27。
- 賴澤涵、黄萍瑛 , 《立法院院長孫科傳記》(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2013)
- 賴澤涵, 〈客家學院的成立經緯〉,《傳記文學》第114卷第5期(2019年5月),頁126-132。
- 賴澤涵 ,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與相關問題的參與〉 ,收於賴澤涵主編 ,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三十週年論壇文集》(臺北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22),頁29-68。
- 賴澤涵,〈賴澤涵來文:讀吳俊瑩一文的回應〉,《臺灣史研究》第30卷第4期(2023年12月),頁285-301。
- 賴澤涵, 〈史學研究切忌抱有定見與解讀文本—以本人研究臺灣二二八事件為例〉 ,收於皮國立主編 , 《另一個中央:中央大學歷史所與臺灣的史學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24),頁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