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誠教授研討會論文
〈桃園方志編纂的觀察與期待〉,「桃園文獻與文化:2024桃園學研討會」,桃園:桃園市文化局主辦,2024年11月22-23日。
〈桃園學作為地方歷史知識梳理的教學策略〉,「2024第四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大學主辦,2024年11月1日。
〈桃園學的人文知識建構、運用與轉化〉,「第三屆水沙連暨第二屆全國地方學學術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大學主辦,2023年11月10日。
〈近代臺灣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論中大歷史所師生的研究成果〉,「三十而歷: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創所暨臺灣近世史學研究三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23年5月11-12日。
〈千禧年後的桃園學:國立中央大學的地方學角色扮演〉,「史學玩應用:大衆歷史知識與文化記憶產學論壇」,新北:喆閎人文工作室、中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大眾史學協會合辦,2023年1月14-15日。
〈從小學教科書看日治與解嚴前臺灣的鄭成功書寫(1901-1987)〉,「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主辦,2022年5月22-24日。
〈國立中央大學的桃園學研究:兼論地方學的發展與期待〉,「2021年第二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屏東: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2021年12月3日。
〈百年李金興:一個台灣移墾家族的敘事與流變〉,「臺灣史研究新視界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臺灣研究中心主辦,2020年11月13-15日。
〈外交與商貿的博弈:再探清末英國在臺樟腦之紛爭〉,「臺灣歷史人物與兩岸國際學術研討會」,陝西: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19年9月20-22日。
〈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以日本化、近代化、城市化與農業化為討論〉,「秉筆治史:歷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主辦,2019年6月14日。
〈Two Types in One Road: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第五屆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研究國際學術會議」(ICHSSR2019),2019年4月26-27日。
〈從校友會資料看臺南師範學校學生的二戰徵調與書寫〉,「日治時期臺灣教育與東亞認識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2018年11月17日。
〈戰後桃園各鄉鎮市志編纂的特色與侷限〉,「2018經緯桃園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主辦,2018年10月12-13日。
〈How to Learn and Educate from 2.28 Incident in Taiwan: Connect with Jeju 4.3 Incident〉,「2018 Jeju Forum」,濟州:韓國濟州島政府主辦,2018年6月26-30日。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學生的日本認識及其轉換-以國語讀本及修學旅行為例〉,「殖民地時期教育國際學術會議」,五松:韓國國立教育大學四所地域社團及教育博物館聯合主辦,2017年11月17-19日。
〈二二八事件前大陸報刊雜誌中的臺灣教育現場書寫(1944-1947)〉,「臺灣歷史與兩岸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17年10月13-18日。
〈戰時體制下臺籍知識份子對改姓名政策的折衝與應對—以林獻堂、吳新榮日記為分析中心〉,「殖民主義與臺灣歷史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臺灣研究中心主辦,2016年11月5-7日。
〈日治時期桃園公學校的創建營運與教育活動(1897~1921))〉,「桃園地域社會研究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主辦,2016年6月3日。
〈悠遊書海:吳新榮的讀書生活(1933-1967)〉,「變動中的東亞:跨域視野的觀察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主辦,2016年5月13-14日。
〈二戰結束前後大陸報刊雜誌中的臺灣教育現場書寫(1944-1947)〉,「近代東亞的教育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15年11月13-14日。
〈日治時期臺灣客家族群稱謂的論述與轉換〉,「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廣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等主辦,2015年10月24-27日。
〈日治時期臺灣客家族群稱謂的論述與轉換〉,「客家人與抗戰學術研討會」,梅州:嘉應學院主辦,2015年10月27-29日。
〈近五十年桃園地方志書中的殖民地初等教育書寫〉,「第三屆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兩岸四地方志文獻學術研討會」,東莞: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主辦,2013年10月8-12日。
〈論清法戰爭中馬祖島的角色與地位〉,「紀念康熙統一臺灣3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蘭州: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13年8月11-13日。
〈戰時體制下臺灣原住民青年與學生的觀光行旅(1937-1945)〉,「近代以來臺灣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臺灣研究中心主辦,2012年10月19-22日。
〈帝國的師範規訓—以殖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為例〉,「臺灣史研究論壇—臺灣光復65周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重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10年11月6-9日。
〈塑造兇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的廖添丁書寫〉,「義俠? 或盜匪?—廖添丁去世100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9年11月18日,頁63-75。
〈準軍人的養成—日治時期臺灣中等學校的軍事訓練〉,《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連: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09年8月20-25日,頁373-388。
〈論清法戰爭中的馬祖地位〉,「2009馬祖研究兩岸交流座談會」,馬祖:連江縣政府主辦,2009年3月6-8日。
〈臺南師範學校與嘉義奮起湖—日治末期防空疏散政策下的接軌〉,「第二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臺南縣政府主辦,2008年10月18-19日。
〈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讀書生活(1927-1942)〉,「林獻堂、蔣渭水—臺灣歷史人物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河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9月1-2日。
〈日治時期臺灣北部客家族群的族稱與人口書寫〉,「日據時期臺灣的文化與社會運動,1921~1928—第四屆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研究學會主辦,2006年10月28、29日。
〈日治時期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島內觀光行旅〉,「東亞歷史轉型期中的臺灣—清廷割臺110週年暨臺灣光復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研究學會主辦,2005年10月23、24日。
〈帝國調查事業的統合—日據時期臺灣舊慣調查對滿洲舊慣調查事業的著力〉,「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暨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湖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2005年8月22~27日。
〈人格與專業教育的養成—論日治時期臺南師範學校的師資培育(1919~1945)〉,「日治時期初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2005年4月24、25日。
〈理蕃政策又一章—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內地觀光(1897~1930)〉,「第三十三屆南島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大地理系暨區域研究中心、日本南島史學會主辦,2004年11月21、22日。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清朝行政法規調查〉,「在歷史視野中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臺北:夏潮聯合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2月28日
〈臺灣各所師院鄉土史與臺灣史課程規劃之考察與分析〉,「九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主辦,2003年10月24、25日。
〈日治時期淡水河西岸平原上的農業與交通發展〉, 「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史地系主辦,2003年10月4、5日。
〈日治時期臺灣高山原住民舊慣調查的開展及其成效〉,「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成立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03年4月25、26日。
〈日治時期的臺灣舊慣調查—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為例〉,「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臺北:夏潮聯合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3月29、30日。
〈日治時期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原住民調查(1909~1922)〉,「臺灣史學術研討會」,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主辦,2002年9月16日。
〈日治初期臺灣舊慣調查事業的開展(1896~1907)〉,「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辦,2000年5月5、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