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皮國立教授期刊論文

  1. 皮國立,〈唐代以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史與治療〉,《歷史月刊》,174期(2002),頁74-78。
  2. 皮國立,〈登革熱與古代溫病學的探討〉,《歷史月刊》,177期(2002),頁36-41。
  3. 皮國立,〈天花乎﹖梅毒乎﹖-對同治皇帝死因的一些商榷〉,《歷史月刊》,184期(2003),頁125-131。
  4. 皮國立,〈中西醫脈學理論在近代史上的初遇--以唐宗海(1851∼1897)的醫學觀點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37期(2005),頁133-174。
  5. 皮國立,〈圖像、形質與臟腑知識—唐宗海三焦論的啟示〉,《古今論衡》,第15期(地點,2006),頁71-98。
  6. 皮國立,〈西醫知識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格至彙編》(1876-1892)為討論中心〉,《史耘》,第11期 (2006),頁33-56。
  7. 皮國立,〈探索過往,發現新法—兩岸近代中國疾病史的研究回顧〉,《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5期(2006),頁251-277。(THCI CORE)
  8. 皮國立,〈身體階級的神話與實際—明清時期宦官的性身體與醫療〉,《中央史論》,第26卷(韓國,2007),頁93-129。
  9. 張哲嘉,皮國立,〈臺北市志政事志構想書〉,《臺北文獻》,卷4(2007),頁113-169。
  10. 皮國立,〈追索秦漢「食忌」的知識譜系—以熱病為考察中心〉,《中國飲食文化》,4:2 (2008),頁81-114。(THCI CORE)
  11. 皮國立,〈臺灣的中國醫療史之過往與傳承——從熱病史談新進路〉,《中國歷史學會》,41期(2009),頁71-126。
  12. 皮國立,〈風、臟腑與數字—對近代中西醫病名史的一些商榷〉,《史耘》,13期(2009),頁1-35。
  13. 皮國立,〈所謂「國醫」的內涵—略論中國醫學之近代轉型與再造〉,《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9:1 (2009),頁64-77。(CSSCI)
  14. 皮國立,〈民國時期中西醫詮釋疾病的界線與脈絡:以「傷寒」(Typhoid fever)為例的討論〉,《科技、醫療與社會》,11期(2010),頁25-88。(TSSCI)
  15. 皮國立,〈明清醫學「募原」所呈現的瘟疫論述與身體觀〉,《臺灣中醫藥雜誌》,10:4(2011),頁13-26。
  16. 皮國立,〈醫療與近代社會——試析魯迅的反中醫情結〉,《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3卷 (2012),頁353-376。(CSSCI)
  17. 皮國立,〈中西醫學話語與近代商業論述──以《申報》上的「痧藥水」為例〉,《學術月刊》,45:1(2013),頁149-164。(CSSCI)
  18. 皮國立,〈回首來時有感—重讀《中醫近代史》〉,《中醫思想者》,第2輯(2013),頁287-303。
  19. 皮國立,〈傳抄整理與意欲創新——魏晉時期「傷寒」的方書脈絡與疾病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54期(2013),頁147-176。
  20. 皮國立,〈民國時期的醫學革命與醫史研究──余巖(1879-1954「現代醫學史」的概念及其實踐〉,《中醫藥雜誌》,24:3(2013),頁159-185。(教學醫院評鑑學術性期刊認定)
  21. 皮國立,〈醫療疏失與「中西醫匯通」擇醫觀—梁啟超之死與「腎病」公案新考〉,《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19:1(2013),頁23-37。(TSCI)
  22. 皮國立,〈近代中國的生化戰知識轉譯與傳播(1918-1937)〉,《上海學術月刊》,47:2(2015),頁40-66。(CSSCI)
  23. 皮國立,〈近代中國基督教與西方衛生觀的傳入〉,《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5期(2015),頁4-6。
  24. 皮國立,〈整備與防禦-中日戰爭前後蔣介石對化學戰的準備與應對〉,《國史館館刊》,43期(2015),頁53-92。(THCI CORE)
  25. 皮國立,〈何謂『「外」科』?——《外科精要》(1263)中映照出的中醫外科內涵〉,《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TSCI),20期(2015),頁1-18。(TSCI)
  26. 皮國立等(合著),〈近代張錫純學術研究文獻探討〉,《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0:1(2016),頁19-31。(TSCI)
  27. 皮國立,〈講道理──民國時期基督教與西方衛生觀念的傳播〉,《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16期(2016),頁119-163。(AHCI)
  28. 皮國立,〈從口述歷史視野看兩蔣總統的醫療與健康〉,《東吳歷史學報》,35期(2016),頁107-145。(THCI CORE)
  29. 皮國立,〈共和國初期(1950-1965)上海中醫藥的發展——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考察〉,《漢學研究通訊》,35:4(2016),頁1-12。
  30. 皮國立,〈民國疫病與社會應對──1918年大流感在京、津與滬、紹之區域對比研究〉,《新史學》,27:4(2016),頁57-107。(THCI CORE)
  31. 皮國立,〈民國時期中國醫學史的挑戰與啟示(1912-1949) 〉,《中國歷史評論》,13期(2016),頁87-111。
  32. 皮國立,〈碰撞與匯通:近代中醫的變革之路 〉,《文化縱衡》2期(2017),頁2-11。(CSSCI擴)
  33. 皮國立,〈從「補腎」到「荷爾蒙」療法:民國時期新式抗病技術與日常生活〉,《醫療社會史研究》,3輯(2017),頁32-77。
  34. 皮國立,〈濕之為患:明清江南的醫療、環境與日常生活史〉,《學術月刊》,9期(2017),頁131-144。(CSSCI)
  35. 皮國立,〈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醫療史〉。《新史學》,9卷(2017),頁123-155。(CSSCI)
  36. 皮國立,〈性慾與健康: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之身體論述〉,《科學史通訊》,41期(2017),頁37-58。
  37. 皮國立,〈家庭、營養與食物—民國時期婦女與食物「衛生」之論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0期(2018),頁67-122。(新制THCI)
  38. 皮國立,〈當中醫遭遇荷爾蒙──中醫臟器療法(1920-1949)〉,《新亞學報》,35卷(2018),頁1-54。(香港HKInChiP期刊)
  39. 皮國立,〈民國史學發展的一個側面-呂思勉(1884-1957)對歷史功用與讀史門徑之認識〉,《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6期(2018),頁52-76。
  40. 皮國立,〈中日戰爭期間中國民眾的毒氣知識與日常應對─以期刊為論述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新制THCI核心),第61期(台北,2019),頁39-82。
  41. 皮國立,〈「國藥」或「代用西藥」?戰時國產藥物的製造與研究〉,《中醫藥雜誌》30.2(2019),頁27-47。(教學醫院評鑑認定學術期刊)
  42. 皮國立,〈現代中醫外、傷科的知識轉型――以醫籍和報刊為主的分析(1912-1949)〉,《故宮學術季刊》36.4(2019),頁61-120。(新制THCI)
  43. 皮國立,〈從專業知識到家庭醫藥之轉型:民國時期中西醫對流感的治療與調攝〉,《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5:1(2019),頁55-73。(TSCI)
  44. 皮國立,〈戰爭的啟示:中國醫學外傷學科的知識轉型(1937-1949)〉,《國史館館刊》63期(2020),頁91-126。(新制THCI)
  45. 皮國立,〈中國近代醫療史新論:中醫救護隊與西醫知識的傳輸(1931-1937)〉,《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4卷(2020),頁158-173。 (CSSCI)
  46. 皮國立,〈從「食補」到「禁食」的臺灣香肉文化史(1949-2001)〉,《中國飲食文化》,16:1(2020),頁55-114。(新制THCI)
  47. 皮國立,〈民國時期上海中醫的開業與營生技術〉,《科技、醫療與社會》30期(2020),頁113-161。(TSSCI)
  48. 皮國立,〈北宋「老人」的食療與養生內涵-以《奉親養老書》為核心的文獻分析〉,《史匯》24期 (2020),頁1-25。
  49. 皮國立,〈現代台灣流感史與中醫藥的角色(1949-2019)〉,《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7:1(2022),頁1-19。
  50. 皮國立,〈「食療」-近代一個中西醫匯通名詞的誕生〉。《醫療社會史研究》,8卷1期(2022),頁24-55。(CSSCI)
  51. 皮國立,〈傳染病與台灣現代中醫─SARS時期中醫的治療技術與社會反應〉,《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7卷特刊(2022),頁279-290。
  52. 皮國立,〈從傳統轉向科學:1950年代的中醫與微生物關係〉,《中醫藥歷史與文化》1卷2期(2022),頁299-325。
  53. 皮國立,〈近代史家撰寫專門史的路徑-以呂思勉(1884-1957)的著作與思想脈絡為主的考察〉,《中醫典籍與文化》6期(2023),頁61-94。
  54. 皮國立,〈環境史中的臺灣經驗―以1920-1930年代臺灣人的自然感知與環境衛生言論為主的考察〉,《興大歷史學報》36期(2023),頁61-96。
  55. 皮國立,〈研究醫療史的捷徑與階梯—從《中文醫史研究學術成果索引》的出版談起〉,《中華醫史雜誌》53卷2期(2023),頁124-128。
  56. 施建仁、皮國立、林昭庚,〈清末日治初年漢醫代表人物—黃玉階〉,《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4期(2023.07),頁51-69。
  57. Kuoli Pi, "A Preliminary Study of Medical Books on Health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Prolonging Lif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6.1(2023), pp. 33-45.(Scopus)
  58. Kuoli Pi, "Saving Chinese Medicine for Modern warfare in China: a Study Note,"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7.1 (2023),pp. 232-238.(SSCI)
  59. Kuoli P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Modern Warfare (1937-1945)," Storia e Futuro-Rivista di storia e storiografia no,57 (2023.06),pp. 24-46.(Scopus)
  60. 皮國立,〈盜版與再現?近代唐宗海(1851-1897)醫書與醫論的挪用現象〉,《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9卷1期(2023.9),頁1-12。
  61. 皮國立,〈飲食與延壽:民國時期上海地區對老人養生議題之討論〉,《中國飲食文化》20卷2期(2024.10),頁135-182。(新制THCI、TSSCI)
  62. 皮國立,〈秦漢時期西北甘肅出土的簡牘與疾病史析論〉,《中醫藥歷史與文化》第6輯(2025),頁193-220。
  63. 皮國立、陳麒方,〈近代中國養老與延壽類醫書的統計與分析〉,《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中醫醫史發展與展望專號)》31卷1期(2025),頁197-222。
  64. 皮國立,〈主義與固有智能:孫中山先 生逝世後的中西醫論爭〉,《孫學研究》38期(2025),頁1-36。
  65. Meng Hsiu Tsai, Chang Han Chen, Chien Lin Chen, Mei Hsien Lee, Li Ching WuYi Chiung Hsu, Chao Yang Hsiao, Chang Ti Lee, Kuo Li PiLi Jen Su, "Areca catechu L. Extract Inhibits Colorectal Cancer Tumor Growth by Modulating Cell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Current Issues in Molecular Biology 47.2(2025),128(pp.1-20). https://doi.org/10.3390/cimb4702012 8 SCIE
  66. Pi Kuo-li, "How debauchery harms the body: Republican-era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culture and views on the bod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58.1(2025), pp. 59–76.(AHCI)
  67. 皮國立、陳麒方、林昭庚,〈明清時期的台灣的中醫藥發展史〉,《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5期中醫在台灣II專號(2023.07),頁63-88
  68. 皮國立、陳麒方,〈口述訪談所見之中醫藥文獻概述:以桃園大溪為例〉,《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5期中醫在台灣II專號(2023.07),頁131-139
  69. 皮國立,〈「西方醫學史」在民國時期的定位與意義〉,《醫療社會史研究》第19輯(2026),頁5-21
  70. PI, Kuo-li, "Observation and Perception: Recognizing Malignant Tumors and Their Modern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8.32025, pp. 00-00.Scopus
瀏覽數:
登入成功